蛋願人長久,千里共常捐
捐款幫助弱勢族群,捐款響應環保公益活動。
dummy 部份收入將作為捐贈,歡迎大家提供公益捐款管道。
July 08, 2015
January 30, 2015
September 16, 2008
鐵馬行空 - 自行車大展




除了響應目前世界潮流的單車環保之外
也展示了許多特別的設計車種
-----------------------------------------------------
Imagine Ur Bike
鐵馬行空 Park Lane 自行車大展
三十多年來,台灣有一群對自行車狂熱的專家
默默的為世界不同的人們實現了不同的夢想
從大眾的雙birdy雙避震折疊車、if全尺寸折疊車
小眾為衣索比亞、腦麻兒、銀髮族設計的車款
到特色的划船車、手搖車、四人協力車等
25種創意車款,將在勤美誠品,等您來感受
-----------------------------------------------------
自行車真的是台灣的驕傲
.
September 02, 2008
英科學家構思洗雲船 向天噴水減緩全球變暖
雲朵也需要洗澡?沒錯,雲朵越白,反射的太陽光越多,從而輻射至地球的熱量越少。依據這一原理,英國愛丁堡大學一名科學家發明可以把雲朵“洗”白的船只,增加雲朵對太陽光的反射,以減緩全球氣候升溫。
“洗雲”船無人駕駛,在一種旋轉航行技術引導下,可以在任何海域作業。海域上空的雲朵均利用船只制造的尾流“漂白”。
水滴噴向空中雲朵,增加雲朵其表面積,從而變白。變白後的雲朵可以反射更多太陽光,減少輻射地球的熱量。“洗雲”船適宜作業場所是陽光充足、風力適中、冰山和其他船只分布密度低的海域。
《自然科學匯報》刊登的一篇相關論文說,這項技術把海面上空雲朵變白後,能有效減緩全球氣候升溫,抵消的熱量兩倍于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釋放二氧化碳所致效果。
論文作者估計,如果能使地球吸收的太陽熱能每平方米減少3.7瓦,就可使地球大氣溫度在2050年以前保持穩定。
August 07, 2008
全球近半數靈長類動物 面臨滅絕危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保護國際”兩個非政府國際組織日前聯合發布調查報告稱,由于濫伐森林破壞棲息地、非法貿易、捕殺食用等原因,全球634種靈長類動物中,有近半數面臨滅絕危險,其中有69種遭滅絕的風險極高。
據英國媒體6日報道,兩個組織的聯合研究小組在正于英國愛丁堡舉行的國際靈長類學會大會上發表報告說,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猩猩、猩猩、長臂猿及狐猴等人類近親,在全球已知的634種靈長類動物或亞種中,48%面臨滅絕危險。而5年前的一份報告認為,有39%的靈長類動物屬于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靈長類專家組負責人、“保護國際”總裁羅素·密特邁爾說:“我們有可靠的證據證明,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據英國媒體6日報道,兩個組織的聯合研究小組在正于英國愛丁堡舉行的國際靈長類學會大會上發表報告說,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猩猩、猩猩、長臂猿及狐猴等人類近親,在全球已知的634種靈長類動物或亞種中,48%面臨滅絕危險。而5年前的一份報告認為,有39%的靈長類動物屬于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靈長類專家組負責人、“保護國際”總裁羅素·密特邁爾說:“我們有可靠的證據證明,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在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中,馬達加斯加的野生闊鼻馴狐猴大約僅存140只,生活在科特迪瓦和加納的紅疣猴已經有25年未見蹤影,很可能已經滅絕。密特邁爾說:“如果你讓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都坐到一起,每只一個座位,它們可能坐不滿一個體育場。”
報告認為,東南亞的人口較多,濫伐森林破壞了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同時為偷獵者開闢了道路,使他們能夠深入到以往不能達到的地區獵殺這類動物。
報告認為,東南亞的人口較多,濫伐森林破壞了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同時為偷獵者開闢了道路,使他們能夠深入到以往不能達到的地區獵殺這類動物。
August 04, 2008
英國專家:人類拯救地球只剩7年
世界著名自然災難專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學教授比爾·麥克古爾在其新書 《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類只剩7年時間來拯救地球和人類自己,如果溫室氣體在這7年中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將在2015年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中,包括戰爭、瘟疫、乾旱、洪水、飢荒、颶風在內的各種災禍將席卷地球,使人類遭遇 “末日式劫難”,面臨最大災難威脅。
麥克古爾教授在其新書中宣稱,從現在開始到2015年,人類只剩7年可以減少有害溫室氣體的排放,如果人類的努力遭遇失敗,那麼地球將面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造成恐龍滅絕以來最大的災難威脅,一系列災難性的自然事件將橫掃地球,讓生靈滅絕,萬物塗炭。
麥克古爾教授說:“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在2015年前就達到穩定狀態,然後逐年開始下降。即使這樣仍然不夠,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人類不主動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那麼即使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90%,仍然無法阻止危險的氣候變暖。”
人類將為爭水源而戰
麥克古爾教授稱,地球目前的氣候距100萬年來的最暖溫度相差不到1攝氏度,如果人類燒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麼地球的溫度還將上升13攝氏度,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無法得到遏制,那麼中東將可能成為第一個為水源而引發戰爭的地區。
造就10億“氣候難民”
如果地球繼續變暖,帶有瘧疾病菌的蚊子將在英國、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大陸上生根和繁衍,其他昆蟲攜帶的致命病毒也將接踵而至──譬如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腦炎和黃熱病等。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被迫離開家園的“氣候難民”將升至10億人。到本世紀中葉,氣候變暖將迫使人們離開家園,穿越邊境進入鄰國,從而引發社會不穩定性、種族主義和本土居民的憤恨情緒。
麥克古爾教授在其新書中宣稱,從現在開始到2015年,人類只剩7年可以減少有害溫室氣體的排放,如果人類的努力遭遇失敗,那麼地球將面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造成恐龍滅絕以來最大的災難威脅,一系列災難性的自然事件將橫掃地球,讓生靈滅絕,萬物塗炭。
麥克古爾教授說:“溫室氣體的排放必須在2015年前就達到穩定狀態,然後逐年開始下降。即使這樣仍然不夠,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人類不主動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那麼即使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90%,仍然無法阻止危險的氣候變暖。”
人類將為爭水源而戰
麥克古爾教授稱,地球目前的氣候距100萬年來的最暖溫度相差不到1攝氏度,如果人類燒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麼地球的溫度還將上升13攝氏度,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無法得到遏制,那麼中東將可能成為第一個為水源而引發戰爭的地區。
造就10億“氣候難民”
如果地球繼續變暖,帶有瘧疾病菌的蚊子將在英國、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大陸上生根和繁衍,其他昆蟲攜帶的致命病毒也將接踵而至──譬如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腦炎和黃熱病等。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被迫離開家園的“氣候難民”將升至10億人。到本世紀中葉,氣候變暖將迫使人們離開家園,穿越邊境進入鄰國,從而引發社會不穩定性、種族主義和本土居民的憤恨情緒。
物種消失速度驚人
從1980年起,狂野的氣候已經造成了至少60萬人死亡,並帶來超過500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而在未來,人類可能面臨難以想象的颶風和面積如同美國一半大的魔鬼台風的襲擊。巨大的龍卷風和風暴也會更多地襲擊英國和歐洲大陸。即使龍卷風將伯明翰郊區撕成兩半,在將來都可能不再會成為頭條新聞。
August 01, 2008
氣候變遷 400隻企鵝垂死巴西海灘
企鵝原本應該居住在南極寒冷的地方,不過最近在炎熱的巴西海灘,竟然出現了超過400隻的企鵝,這些被沖上岸的企鵝,大多是虛弱的小企鵝,被強勁洋流衝到巴西,因為距離家園太遠,目前大部分的小企鵝,都生命垂危,回天乏術。
嚴熱的巴西海灘,最近出現一群罕見的嬌客,就是南極企鵝,超過400隻企鵝,被強勁的洋流衝上巴西海灘,大部分都已經回天乏術,可憐的小企鵝,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只能靜靜的趴在沙灘上,等待死亡。
巴西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企鵝的免疫系統,不能讓牠們防疫熱帶的疾病,游過受到汙染的水,來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大部分企鵝都撐不下去」。被沖過了半個地球,這些小企鵝的存活率極低,運氣好的,能夠被保護動物人士救回實驗室,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在沙灘上等死,或是在大海中載浮載沉,讓人看了相當心痛。
每年都會有迷路的企鵝,被洋流沖上岸,但是今年的數目卻超過以往好幾倍,專家分析,很有可能是因為人類濫捕,讓企鵝必須游到更遠的地方尋找食物,才會被捲入強勁的洋流。
另外一種說法,專家表示,因為氣候暖化的關係,造成今年洋流比以往都還要強勁,也因此沒有力氣的小企鵝,或是身體虛弱的企鵝,就會被洋流捲走。目前幸運獲救的小企鵝,研究人員正小心照顧,順利的話,等到牠們身體健康,就可以乘坐專機,回到南極故鄉。
嚴熱的巴西海灘,最近出現一群罕見的嬌客,就是南極企鵝,超過400隻企鵝,被強勁的洋流衝上巴西海灘,大部分都已經回天乏術,可憐的小企鵝,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只能靜靜的趴在沙灘上,等待死亡。
巴西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企鵝的免疫系統,不能讓牠們防疫熱帶的疾病,游過受到汙染的水,來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大部分企鵝都撐不下去」。被沖過了半個地球,這些小企鵝的存活率極低,運氣好的,能夠被保護動物人士救回實驗室,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在沙灘上等死,或是在大海中載浮載沉,讓人看了相當心痛。
每年都會有迷路的企鵝,被洋流沖上岸,但是今年的數目卻超過以往好幾倍,專家分析,很有可能是因為人類濫捕,讓企鵝必須游到更遠的地方尋找食物,才會被捲入強勁的洋流。
另外一種說法,專家表示,因為氣候暖化的關係,造成今年洋流比以往都還要強勁,也因此沒有力氣的小企鵝,或是身體虛弱的企鵝,就會被洋流捲走。目前幸運獲救的小企鵝,研究人員正小心照顧,順利的話,等到牠們身體健康,就可以乘坐專機,回到南極故鄉。
Discovery推動綠色星期四
Discovery 眼見溫室效應嚴重,在美國推出24小時的綠地球頻道,在亞洲每星期四推出綠地球節目,並在台灣結合政府、企業及媒體的力量,推動「綠色星期四 為地球做好事」倡導節能減碳成為全民運動。
另外Discovery更與台灣政府、媒體與企業合作,發起「綠色星期四 為地球做好事」行動,推動從一週一天開始做起,從生活中實踐環保,落實reduce(減量)、reuse(重新利用)和recycle(回收)。
近年來,騎單車成為很多人對環保的身體力行之舉,但良好的自行車環境多在郊區,台北市政府因此預計在2008年,在市區增加50公里的自行車道,讓市民能在日常交通往返中,安心利用單車這項無汙染交通工具。
環保意識高漲,「節能減碳」成為全民運動,各品牌也採取減碳策略,彰顯公益形象,而一直以探索地球為題的Discovery頻道,今年六月也在美國推出,全球第一個以「綠色生活」及「環保」議題為主軸的綠地球頻道,在亞洲包括台灣等25個國家,則考慮到頻道數量擁擠的狀況,沒有推出新頻道,而是在每周四晚上十點,播放一小時的綠地球系列節目。
另外Discovery更與台灣政府、媒體與企業合作,發起「綠色星期四 為地球做好事」行動,推動從一週一天開始做起,從生活中實踐環保,落實reduce(減量)、reuse(重新利用)和recycle(回收)。
近年來,騎單車成為很多人對環保的身體力行之舉,但良好的自行車環境多在郊區,台北市政府因此預計在2008年,在市區增加50公里的自行車道,讓市民能在日常交通往返中,安心利用單車這項無汙染交通工具。
July 31, 2008
法國最大核電站29日核洩漏安全
法國最大核電站29日核洩漏,安全警報拉響,迫使127名員工疏散,其中45人入院檢查。這是法國近一個月發生的第5起核安全事故,也是這座核電站本月第3次出事。
“洩漏”觸發警報
出事的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維尼翁附近的特裡卡斯坦核中心。這座核電站為法國電力公司下屬企業。公司聲稱,警報屬意外觸發。
“洩漏”觸發警報
出事的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維尼翁附近的特裡卡斯坦核中心。這座核電站為法國電力公司下屬企業。公司聲稱,警報屬意外觸發。
但核電站工程師讓·吉拉爾迪說,警報由“放射性粒子輕微洩漏”觸發。127名疏散員工中,45人前往醫院檢查。結果表明,兩名員工有受到“極微弱輻射痕蹟”。
法國本月已經發生5起核安全事故,除發生在特裡卡斯坦核中心3起外,本月17日,南部德龍省也發生一起含鈾液體洩漏事故,由于洩漏量很小,未對週邊環境造成影響。18日,東南部伊澤爾省聖阿爾邦核電站15名工人作業時遭放射性物質輕微污染,所幸健康未受影響。
這些事故引發公眾對核設施安全的擔憂。
“所有這些事實,如果你把它們放在一起會發現,法國核設施安全和輻射物質防護真的存在問題,”“輻射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核物理學家布魯諾·沙雷龍說,“這些事情真令人害怕。”
法國《世界報》本月21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1%的受訪者認為,特裡卡斯坦核中心連續發生的洩漏事故“嚴重”,70%的受訪者不相信政府對核洩漏危險程度的評估。
法國現有59座核電站,提供全國80%電能,核能發電量超過世界其他任何國家。
法國本月已經發生5起核安全事故,除發生在特裡卡斯坦核中心3起外,本月17日,南部德龍省也發生一起含鈾液體洩漏事故,由于洩漏量很小,未對週邊環境造成影響。18日,東南部伊澤爾省聖阿爾邦核電站15名工人作業時遭放射性物質輕微污染,所幸健康未受影響。
這些事故引發公眾對核設施安全的擔憂。
“所有這些事實,如果你把它們放在一起會發現,法國核設施安全和輻射物質防護真的存在問題,”“輻射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核物理學家布魯諾·沙雷龍說,“這些事情真令人害怕。”
法國《世界報》本月21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1%的受訪者認為,特裡卡斯坦核中心連續發生的洩漏事故“嚴重”,70%的受訪者不相信政府對核洩漏危險程度的評估。
法國現有59座核電站,提供全國80%電能,核能發電量超過世界其他任何國家。
轉載至 環球熱點-人民網
July 29, 2008
單車代表環保嗎
July 28, 2008
什麼是dummy
July 26, 2008
濕地保護刻不容緩
聯合國大學在日前于巴西舉行的科學家大會上發表聲明說,抽幹沼澤和濕地以滿足農業耕地灌溉用水的行為在全球範圍內盛行,這種做法可能惡化氣候變化。
地球表面有6%的面積被沼澤、紅樹林、泥炭沼和河漫灘等濕地覆蓋,碳元素以緩慢腐爛的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其含量佔到陸地碳總含量的20%。據估計,這些濕地蘊含有7710億噸二氧化碳和甲烷,與目前大氣中的碳含量相當。
據法新社報道,聯合國大學提供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全球大約60%的濕地遭到破壞,主要原因是為了抽取農業灌溉用水。
“過去人們總在無意中認為濕地是個亟待解決的麻煩,但其實濕地是地球的健康之本。”聯合國大學校長孔拉德·奧斯特沃爾德爾(Konrad Osterwalder)說。
德國馬普研究所教授沃爾夫岡·江克(Wolfgang Junk)補充說:“濕地就像海綿一樣,但很多農民以及其他依賴穩定水源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正確認識到濕地的作用,它們可以提供、保存以及調節水資源。”
這場有關濕地保護的討論是科學家大會中的一個議題。來自全世界的約700位科研人員于7月21日匯聚巴西中西部小城庫亞巴,在為期4天的會議上探討各類科學熱點議題。
地球表面有6%的面積被沼澤、紅樹林、泥炭沼和河漫灘等濕地覆蓋,碳元素以緩慢腐爛的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其含量佔到陸地碳總含量的20%。據估計,這些濕地蘊含有7710億噸二氧化碳和甲烷,與目前大氣中的碳含量相當。
據法新社報道,聯合國大學提供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全球大約60%的濕地遭到破壞,主要原因是為了抽取農業灌溉用水。
“過去人們總在無意中認為濕地是個亟待解決的麻煩,但其實濕地是地球的健康之本。”聯合國大學校長孔拉德·奧斯特沃爾德爾(Konrad Osterwalder)說。
德國馬普研究所教授沃爾夫岡·江克(Wolfgang Junk)補充說:“濕地就像海綿一樣,但很多農民以及其他依賴穩定水源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正確認識到濕地的作用,它們可以提供、保存以及調節水資源。”
這場有關濕地保護的討論是科學家大會中的一個議題。來自全世界的約700位科研人員于7月21日匯聚巴西中西部小城庫亞巴,在為期4天的會議上探討各類科學熱點議題。
July 22, 2008
July 21, 2008
July 18, 2008
Subscribe to:
Posts (Atom)